对联轴器刚性转子静平衡时设置一个校正平面,动平衡时设置两个校正平面;对挠性转子设置n或n+2个校正平面,n为转子工作转速需越过的监界转速阶数。校正平面的位置在设计时指定,应考虑转子的结构和安装空间,以便于加、减平衡质量。两校正平面间的距离应适当大些,以增强偶平衡效果。平衡质量应加在校正平面上矢径最大处,以求减小平衡质量。对挠性转子,校正平面应设置在振型曲线的反节点处,使平衡效果好。
造成联轴器转子不平衡的因素不外乎转子形体不对称、制造和安装误差、材质不均匀等三方面。第一项应在设计阶段通过计算加配平衡质量予以解决。后两项只能通过在平衡机上或发现场平衡,确定转子不平衡的大小和方位,进而确定应加平衡质量的大小半径和方位,加、减平衡质量来进行平衡。
影响未以校正的联轴器平衡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由联轴器主体零件(半联轴器等)设计规范规定的制造公差而产生的不平衡。
2、由联轴器与轴的对中面的偏心(轴孔的圆柱度及其与外缘的同轴度)而产生的不平衡。
3、联轴器中配合零件之间的间隙。
4、联轴器中附件(螺纹连接件、键、轴端压板)分布不均匀或不对称引起的不平衡。
5、由联轴器各零件的材质不均匀或磨损不均匀引起的不平衡。
挠性联轴器中存在可以相对位移的零件, 则更容易引起不平衡。纠正或最大限度地减少联轴器组(零) 件的惯性主轴与旋转轴线之间的偏心度的过程称之为平衡(校正), 其目的是使转子系统获得一个平稳的工作状态。这个过程应分别在设计、制造和安装三个阶段分别进行。设计阶段是假设零件是均质的条件下, 通过计算的方法使质量的分布尽可能地达到其惯性主轴与旋转轴线重合。由于零部件的材质是非均质的, 同时还有制造和安装误差, 因而在制造和安装阶段只有通过试验(在动平衡机上) 测出其不平衡量的大小及方位, 进而确定应加平衡质量的大小及方位, 用加重或去重进行平衡。对于超过多阶临界转速运转的转子系统, 尚需对整个系统逐阶进行挠性转子的动平衡, 然而作为系统部件的联轴器应事先进行过动(静)平衡JB/T8557等效采用AGMA 515102 —1990同名标准, 并附有11个AGMA的联轴器平衡分级计算的示例。
标准以联轴器在平衡平面上惯性主轴线与旋转轴线间最大偏移量的均方根值(μm)来分级的, 平衡标准等级为4~12, 共9级, 12级为最高级。从以联轴器质量(kg)和最大工作转速n为纵、横坐标的线图中查出适当的选择区代号(A~G),再按选择区代号和联轴器所在传动轴系对联 轴器不平衡的敏感程度从相应的表格中确定所需的平衡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