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备维修
设备维修是设备使用期管理的重点内容,维修是指维护或修理过程中的一切活动,主要包括对设备的保养、修理、改造、翻修、检测等。指导维修实践的理论,又称 维修思想,目前主要有“事后维修为主(故障维修)”、“以预防为主”和“以可靠性为中心”的三种维修思想,它们的存在,取决于生产水平、维修对象、人力资 源、维修手段和条件等客观基础。机械设备维修方式及选择
机械设备的维修方式(又称维修方针)是指对维修时机的控制,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事后维修又称故障维修、损坏维修。它不控制维修时期,而是当机械设备发生故障或损坏、造成停机之后才进行维修,以修复原来的功能为目的。它适用于:
1)机件发生故障,但不影响总成和系统的安全性,不影响生产大局的设备。
2)故障属于偶然性且规律不清楚,或虽属耗损型故障,但用事后维修方式更为经济。
(2)预防维修预防维修是防止设备性能降低、精度劣化或为了降低故障率,按事先制定的修理计划和技术要求进行的维修活动。预防维修范畴内可分为定期维修、状态监测维修等。
1)定期维修,又称计划维修、时间预防维修。它以使用时间为维修期限,只要使用到预先规定的时间,不管其技术状态如何,都要进行规定的维修工作,防 止引起突发性事故成为维修的目的。这是种带有强制性的预防维修方式,维修一般是有计划地在生产空隙时间进行,对维修资源可提前充分准备,可减少维修工作量 和停机时间。它适用于:
①故障机理带有明显的时间相关性,主要故障模式是磨损且有一定规律。
②在使用期限内,机件出现预期的耗损故障,根据磨损规律,可测出即将发生故障时间。
③对一些重要的机件很难检查和判断其技术状态时,定期维修则是有效的方式。
定期维修的优点是容易掌握维修时间、计划、组织管理,有较好的预防故障作用。它的缺点是对磨损以外的其他故障模式,如疲劳、腐蚀等不易考虑在内,实 施时往往不是针对实际情况进行维修,而是采用一刀切的大拆大卸方法,使拆卸次数增多,不利于充分发挥机件的固有可靠性,甚至导致故障的增加。
2)状态监测维修,又称视情维修、按需预防维修或预知维修。它是根据机械设备状态监测和技术诊断装置预报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维修时机和内容。状态监测 包括状态检查、状态校核、趋向监测等项目,在线进行,定期按计划实施,需要投资和经常性费用,是一种最有效的维修方式。它适用于:
①属于耗损故障的机件,且有如磨损那样缓慢发展的特点,能估计出量变到质变的时间情况。
②难以靠人的感官和经验去发现的故障,又不允许对机械设备任意解体检查的情况。
③对那些机件故障直接危及安全,且有极限参数可监测的情况。
(3)改善维修改善维修是为了消除设备的先天性缺陷或频发故障而进行的维修方式,须对设备的局部结构、零部件乃至系统进行改进设计,采用新技术、新 材料、新工艺,以改善设备的性能、可靠性和维修性。它是预防维修方式的重要发展,它不同于通常的修理——仅把零部件原样修复或更换,要针对影响设备性能、 重复出现故障的零部件或部位进行改装,使设备的故障率降低、使用性能和寿命提高。
(4)无维修设计无维修设计是指产品(设备)的理想设计,其目标要达到使用中无需维修的目的。在设备设计时,就着眼于消除产生维修的原因,使设备无 故障运转或减少维修作业,它是一种维修策略,也称维修预防。目前主要应用在批量大的家用电器产品和安全可靠性要求极高的设备,如核能设备、航天器等上。对 于机械设备要实现无故障,由于技术和费用所限,仅在十分贵重和停机损失很大的设备上适用,某些部件已采用无维修设计,如采用长效润滑脂密封式的高速磨头。
综上所述,维修方式分为修复性维修和预防性维修两大类。修复性维修主要指事后维修,包括各种设备出现故障后的修理,人们处于受故障控制的被动状态; 预防性维修中的定期维修计划性强,但易造成过剩维修;而预防性维修中状态监测维修是变被动修理为预知修理的好方式;改善维修和预防维修是更为积极地控制故 障的维修方式。每一种维修方式各有其适用的范围,没有那一种是最好的,正确选择合适的方式,就可以最小的投入达到最大的效果。具体选择应考虑所在企业的生 产性质、生产纲领、生产工艺、产品质量要求、设备的特点及其对生产的影响、设备使用的条件及对环境、安全的要求,合理利用现有的维修资源(人力、材料、备 件、设备等)等。
以上信息转载机械设备网百科